遠慶宿緣

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-06-03

遠慶宿緣

憶念如來

佛教是佛、法、僧三寶,和業、本願、坐禪。應好好領解在淨土教是:三寶、業和本願。釋迦如來是佛一事,要從小確實地教育才好。憶念阿彌陀如來是解脫之本。

釋迦如來和因果的道理

「計度」要完全消除,釋尊是佛陀之信仰怎麼說皆是第一必要的。高僧們尊敬釋迦如來,和今日的我們敬釋尊有天淵之別。從小時候,這點和落實因果(業)的真理是重要的。因為疏忽這點,所以不論聽聞多少說教,「計度」不止沒能捨掉,反而更增加「計度」。說要捨「計度」,不是說捨就能捨的。因為不知自己的愚痴,所以「計度」無法捨。想知道自己的愚痴,知釋迦如來的智慧和慈悲教說的真理,自然知道自己的愚痴。那樣自會捨理論,唯信順佛語。信佛語外沒有往生成佛之道。「計度」能捨,仰佛語外無他。

遠慶宿緣

願力無窮和佛智無邊

《和讚》曰:

無明長夜燈炬也

 智眼雖昏莫哀傷

 生死大海船筏也

 罪障雖重莫悲歎」(No.273·三六)

願力無窮無能限

 罪業深重亦不迫

 佛智無邊無可稱

 散亂放逸亦不捨」(No.274·三七)

好溫暖慈悲的言語不是嗎?這御言語原樣是南無阿彌陀佛之「呼喚聲」。好好地頂戴此御言語,直到面對死亦無稍許不安為止,確實地聽聞、法談、吟味、吟味、徹底吟味,如來無限的智慧和慈悲的「真實」徹底身心是重要的。直到能深信此御言語是自己的生命,是解脫生死唯一的御言語為止,不能這樣吟味的話不行。

此御言語「真難能可貴」地吟味時,計度自然廢捨。信心決定的秘訣是,唯有原樣地頂戴祖師聖人的御言語。

遠慶宿緣

不是安心以後往生

自己還沒有頂戴信心,從現在開始聽聞想得信心的想法似乎不錯,在那樣想的時候生命就結束了也說不定。應捨那樣的想法,直接仰信佛語。想著「取信心而往生」、「安心以後往生」,要離生死,不是那樣滿不在乎的樣子。

得信心啦、獲得啦、取啦、頂戴啦、入信啦,有種種的措詞,不論用詞如何,其實是如來的「真實」通過聖人的言語,徹底身心就叫做「信心」,又成為仰如來本願力之身叫做「信心」。懂地獄行不是「信心」,知道罪業深重不是「信心」,知道法門道理理論的,也不就是「信心」。親鸞聖人的法義,其原樣是信心的言語,信心自身成為《教行信證》的言語顯現,不過今日的人們知法門而無信心的人很多。

末代的悲哀相狀

在禪宗「悟」是中心、是生命。在真宗「信心」是中心、是生命。觀今日宗教界,離中心談法門,流於談宗教政治和自己的生活,這是很悲哀的事。沒徹底信心,而談娶妻、食葷,那是顛倒主客,這是末代的悲哀相狀。(注:教界及一般社會大衆,皆不知着眼於解脫生死,談真宗卻不關注信心之道,只津津樂道於“肉食妻帶”的隨俗之末節,真是顛倒迷亂之至。)

遠慶宿緣

對後生吃驚

信心不是什麼很難的事,但是不知「業」、不知「未來」、不知「佛」、不知「解脫」是一大事的人,不論如何講信心的肝要也無法入耳,是理所當然的。能對後生的問題「吃驚」,再好不過了。但是對後生不關緊要是凡夫的常情。

信心之德的俗諦

真宗的信心,其體是「佛智」故,是「大悲」故,是「如來的真實」故,必顯現於道德生活,其顯現處是「俗諦」。信心中有出俗諦之力,此不思議,難能可貴。信心的德能遵守俗諦,是依佛力。無法遵守俗諦時,當思會傷及佛法,不論願意與否,皆應努力精進嚴守道德。要安心,唯佛力一個、本願力一個,不可稍微有凡夫的「計度」。但此世的生活,則要盡量地努力,不要讓世人在背後指指點點。

遠慶宿緣

信心是活的

後生之事要好好思考高僧們的人格、祖師聖人的人格,能原樣地頂戴他們的言語,即刻能解決。忘記這點,不論如何在機方上想如何、要這樣地種種打轉,也不能住真實信心吧。不論想起什麽都是仰佛語,感到尊貴難得,這樣的心貫通到臨終為止。到臨終為止貫通的信心,那是真正的信心。說「自己已經入信」啦、「汝已經入信」啦等等,認為信心已經是過去式的人,那不是信心。信心是活的,不論到何時都是活潑潑地運作著我們。

不加上任何一物

信心活著運作著我們,是因為南無阿彌陀佛活著運作著我們故。是信南無阿彌陀佛的運作(行),雖是說信南無阿彌陀佛,其實是南無阿彌陀佛外沒有「信之心」,是南無阿彌陀佛流動而為我的信心,南無阿彌陀佛的運作是我的信心。於南無阿彌陀佛不加上一物、亦不減一物。歸命此行信的當下獲攝取不捨的利益。不是有信方和被信之方,是一體中有行信,因此方說機法一體。能被深信「罪業深重」亦不重、「散亂放逸」亦不捨,完全是托「願力無窮」的福,是「佛智無邊」的賜予,這就叫本願一乘絕對不二之教、本願力的獨立、佛智即行。絕對不二之教外沒有絕對不二之機(金剛信心)。法原樣的機、機原樣的法,機中有法·法中有機說的是此處。

遠慶宿緣

南無阿彌陀佛的運作

南無阿彌陀佛活潑潑地為我們運作之姿是,這個我宿善到來,本來無法仰信

願力無窮無能限

 罪業深重亦不迫

 佛智無邊無可稱

 散亂放逸亦不捨」(No.274·三七)

的御言語,卻能仰信;本來無法安心,卻能安心,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運作,活潑潑地為我們運作著。這看起來沒什麼,其實很難這樣仰信。因此聖人說「遇獲行信,遠慶宿緣」。

請好好吟味這首和讚呀。此一首的滋味若無法吟味是不思議不思議、不勝感激、難能可貴、真慚愧呀時,其他的即使知道,真能吟味的言語一句也沒有,從原本的幼稚園逃出來呀。

大悲誓願力外沒有

上了年紀,感恩頂戴的事越來越多。一到冬天,晩上腳會冰冷,往事的罪業一件一件想起來,記得死越來越近,懂得自己除地獄外無處能去,能知「鬼速變成佛」除本願力的念佛(名號)的威神力、大悲誓願力外沒有。因此,《歎異抄》變得可貴、《御本典》的一言一句發出新的光明,於茲能吟味淨土真宗。

能知親鸞聖人的尊貴,非一般泛泛之輩。年紀輕輕就死去的人,沒有吟味此滋味就死掉的人很多,實在很可憐。能和說「只有地獄是一定的去處」的聖人同心,誠是「托福」。

遠慶宿緣

法的徹底是機之深信

說《歎異抄》是強調「機法二種深信」的書是真的。法是「稱名念佛」,機是「地獄必定的自覺」,法的真實原樣徹底地見其味,是機之深信,機法共是如來佛智圓照的知見和大悲心外無他。

信心是難中之難

被稱為佛的聖者,是怎樣的聖者呢,佛智是何等深遠、何等不思議者呢,本願力是何等偉大的力量呢,這些一領解,那就是信心。因為即使幾十年聽聞說教,也無法確實領解,信心成為難中之難。三部經也好、『和讚』也好、大藏經的一册也好,一認真苦心頂戴,聞其意味,就無論如何都不會再像一般人那樣思考,唯是被知佛智深遠不可思議,唯有仰敬,低頭而已。若無法獨自一人吟味佛經,則於幾百萬、幾千萬人之中,遇到僅有的一、二人,是用一生吟味偉大的高僧們的教導,原樣傳承的聖者,務必請「是」地素直接受。

遠慶宿緣

信人格

頂戴御聖教,是在其後的事,不先信佛和高僧們的人格不行。一信人格,就算法語再短,一言也有千萬金的價值,因為有重量。於是信之一事,也變得非常容易。

入信的許可證

聽到有人說,「我頂戴信心」呀、或「我頂戴信心了」、或「你今入信了吧」、或「已經入信了」、這樣那樣裝腔作勢故弄玄虛說話的人雖有,但那樣說的人,大多可疑呀。若不快點找到善知識,聽聞真實,是會遭遇到恐怖的事啊。

因為臨死時火車就來現,說「我明明已有入信的許可,這樣毫無道理」,而與鬼推諉對抗之時,已經來不及了。信心不是身為凡夫的人心中可明白者。那些給與認可的人,應該善加注意(光按:提防自命獲信和授記獲信的惡知識,亦莫自欺,莫在己心中捏造模擬信心的相狀)。

自己是頂戴了信心呢、尚未頂戴呢,無須問人,是自己一人能明白的事。信著的是信心,若未信而被其他人說「你已入信了」等,沒有高興的必要,反而要感到悲哀才好。

遠慶宿緣

真是這樣的傢伙喔

「本願力」也好「佛智不思議」也好都不信憑,不是在大悲心之前「果真是這樣的傢伙呀」地低頭,而唯獨自一人,「是能往生到極樂吧」地思索之人,那不行呀、不行呀。若不能以「能往生的氣慨」好好地聽聞本願力,那就回到原本的嬰兒,而成:「極樂之道只一條 南無阿彌陀佛」。

淨土真宗的面目

淨土真宗是「聞其名號」。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外,從眾生處,信也好、行也好皆不加上,是淨土真宗。

遠慶宿緣

珍惜一分鐘於佛法

安心的問題,人我皆同是後生一大事。說之人也好、聞之人也好,聞了之後再聞,問了之後再問,絲毫亦無誤地深刻、細心地努力是必要。能如此想,在此事上,朝夕思考再思考,若無幾年幾十年地研究不成。一旦說「自己明白了」,以爲領到了畢業證書,從那時開始,一日之中聽聞的時間,怕是連五分鐘都不會有。珍惜五分鐘,而於佛道、於聞法、於思惟、於研究應能入心。邊努力於農事,邊手把鋤頭、煮飯,雖在廚房做事,亦憶念著佛恩,歡喜再歡喜。若心中以爲無用只是不得不去做,於祖師聖人很對不起呀。

頂戴『御本典』與『和讚』,首先感受到的事,是祖師的御苦勞。不寫書的人不會明白吧,但若拜謮得其滋味,唯有驚畏而已。明明能夠那樣者,卻是怎樣苦心慘淡地再讀、再寫,乃至閱覽一切經。若就此思考,則豈止五分鐘,是連一分鐘亦無暇,雖夜未眠亦一思再思,九十年的結晶,就成為今日我等頂戴的御聖教呀。思及此處,對於衣食住,再不滿足也無遺憾。又放逸的時間連一分鐘都不能有不是嗎?即使在電車上,書亦能讀,字亦能寫,是亦能遊思於淨土呀。當那樣作、這樣作地想著時,人五十年、八十年的一生,瞬間過去了。

與自己的後生相關

佛教的學習,不是為了成知識通而學習,不是為了名利而學習。拜讀一册經教、頂戴一句法門,皆是直接與自己後生的問題相關,爲此而讀、思,很重要。若非如此,御聖教的內涵不會明白。這是經驗談。

遠慶宿緣

山海的御恩

飲食之事是大問題。哎呀,至今年為止,是被如來、父母、世間的人們、老師的恩德養育喲,如此思念爲好。眼所能見的只是千萬分之一,眼目無法看到的則是如山海般的養育御恩。人都認為營養品用得多,會變得健康,生命也會延長,是大錯特錯。以耳聽聞佛法,以眼拜見佛像、佛畫、聖教、名號,不以眼、耳領精神的滋養就不能長壽。佛和菩薩們是「以禪三昧為食」,因此說食物時,不能不攷慮精神食物的重要。又作為經驗,為了聽聞佛法而作養生,為了欲說佛法,想要長壽而遵守養生,全以佛法中心,而思佛法的尊貴,若不重視此肉身則很可惜。能思是為佛法之身、為佛法之命最好。說為了佛法,即是為一切眾生。自己先難能可貴地頂戴佛法,自會成「為一切眾生」(光注:視佛法爲難能可貴地頂戴,是自利;爲一切衆生,是利他。爲佛法而長壽、養生之自利,自然成回向一切衆生之利他行。)。

遠慶宿緣

往生在本願力

凡夫的看法和佛的看法不同。凡夫是利欲的凝結,智慧膚淺,心總是不安地波濤洶湧著。

佛是入甚深禪定,而知宇宙人生,甚至心的奧之奧。從無限的智慧,出無限的慈悲,大慈悲心無盡地相續運作,讓凡夫能取得真實最上的利益。

佛絲毫都不考慮自身的利益,其身其心,及其活動,都只是為眾生而已。是為眾生的御自身,是為了我的本願力,是為了我的佛智,故說:「若我不能依如來大慈大悲的本願力獲救,則佛不得成佛」,這就是阿彌陀如來。因此在我等是仰敬如來,於本願力作可靠想。不是於本願力之外有我的往生,我的往生就在本願的「招喚聲」中,因此能真正的安心安堵呀。說是因為信了所以被救度、或說是自己信本願力,尚還是所謂如來是如來的程度(光按:即與己無關,己心無感的概念的佛法),那樣的話往生如何呢。

信之心、念之心,皆從如來所生起,信之原樣、信憑之原樣、念之原樣、覺得好感恩之原樣,直到「哎呀好難能可貴呀」地,於口稱念佛為止,全皆是南無阿彌陀佛,是本願力之湧現,是本願力自身。如此殊勝的信心故,於世界無有比類。此事於凡夫的頭腦中難以易入。

言凡夫者是從久遠以前,以自力心凝結,以「疑心」凝結,充滿著雜行雜修之思計呀。不幸一降臨,就想要祈求神佛。這樣的感覺置於心,即使說信佛、信本願名號,也都是心不在焉。

但是,一驚懼於後生而奮起,而傾解脫之耳、俯渴仰之頭,認真聽聞,則「聞亦無」、「信亦無」、「是尊貴的本願力」、「是感恩不盡的彌陀正覺之名號」一事,此人能思、能信,而安心安堵於南無阿彌陀佛之中。於「呼喚聲」中有我的往生,於南無阿彌陀佛之中有信心。夜之能明只是拜見到佛智不思議的無碍光明之惠日而已。到明天太陽就會出來吧,既是佛願我就會獲信吧,是信心就能頂戴吧,如此冷淡地思考不行。今、現在,於此處,南無阿彌陀佛慈親在,不是嗎?對於今御在的南無阿彌陀佛有何不足,而要等到明日呢?

遠慶宿緣

業報恐怖呀

不是一步就能登上山,因此除了漸漸地、一步一步地前行外沒有路;那樣說著,不緊不慢地做著時,壽命已無。不得不急,但不是以急的樣子直接到達山峰。是深思自己業報恐怖之事,如路邊草上的露珠之命,何時會落下不知道,如此想時,後生成為一大事,於是上山的近路出現。

若無此心理準備,即使幾十年,亦無法登上山頂。

遠慶宿緣

佛法限於宿善,確實是那樣。有無論如何說都不能聽聞之人,也有不想聽聞之人,都是可悲的人。對於那樣的人,我等亦應「遠慶宿緣」。

遠慶宿緣

瑞劍老師隨想錄:

隨想錄

炭著火

「順」的味道

南無阿彌陀佛在何處

佛法的尊貴

月夜降的霜

最後的難關

遠慶宿緣(本篇)

本文為原創作品。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:https://www.horaicn.com/
讚! (0)
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
Previous 2024-06-05 09:56
Next 2024-06-05 12:01

發佈留言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