極大慈悲母

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 2024-06-12

極大慈悲母

信心銘 三六

95歲 瑞劒

極大慈悲母

我被徴兵入伍,到騎兵第十聯隊(姫路師團),昇任伍長(下士長),服了三年的兵役。做了三年的軍人,軍人的精神是「拼死保護國家」,也被訓練了一種精神:「長官的命令,無論如何都要服從」。

學習佛教也是,沒有這二種精神無法道業有成。沒有「拼死」聞佛法,不知佛法的妙味。佛法,是離生死之道。要如此,最好知道:

(1)自己是罪業深重、愚痴的凡夫。

(2)阿彌陀如來是佛智不思議、大悲的慈親,源信和尚說阿彌陀如來是「極大慈悲母」。阿彌陀如來的名字有很多,但是說「極大慈悲母」的只有源信和尚一人。知道如來是「極大慈悲母」時,「頂戴信心往生」、「稱念佛往生」之「自力的計度」自會沒有。

極大慈悲母

源信和尚是七高僧中的第六位高僧。源信和尚是平安朝時代的人,是天台宗(比叡山)的大學者。源信和尚住於比叡山東嶺(東塔)楞嚴院内的惠心院,故亦稱「惠心僧都」。源信和尚生於天曆五年(西紀942年),大和國(奈良縣)當麻里,出身是卜部家。他的父親在臨死前遺言讓源信和尚出家,得菩提(悟)。因此七歲和母親分別,上了比叡山(天台宗,佛教的綜合大學),成為慈惠僧正的弟子,學習佛教。十五歲時,在朝廷御前講經說法,聞法者無不為其學問、辯舌所折服,陛下也非常感動,賜與很多綢緞布匹給源信和尚。

源信和尚在高興之餘,將所頂戴到的布匹轉贈故鄉的母親。心想母親也會為自己感到高興吧,結果很意外地收到被原封退返的禮物,還有一封母親責備的家書,裡面說道:

「被同在夢世中追夢的人讚譽又如何?為在菩提道上精進而送汝入比叡山,這樣的你與俗人何異呀?」

源信和尚因為母親的教訓,奮起勵學,頂戴大藏經五遍。如此所著作的書是有名的《往生要集》(三卷)。中國有學者讀之,感動之餘,稱讚源信和尚是「日本的釋迦牟尼如來」。

極大慈悲母
両界曼荼羅図(伝真言院曼荼羅) 胎蔵界

瑞劒在四十五歲時,遇到神戸市北野町一位叫鍋沢的年輕僧侶。他到中國,拜訪北京近郊的某寺院時,請求寺裡的人說:若有《往生要集》的話,能否讓我參拜?住持很吃驚,請他入内,很隆重地招待他,那時他請求拜見《往生要集》。

源信和尚受到母親的教訓後,愈發努力精進。母親去世後,他在四十二歲時開始著作《往生要集》,完成是在寛和元年(西曆984年)。惠心僧都(源信和尚)完成《往生要集》後,仍然留在比叡山繼續做天台的學問。因此,惠心僧都(源信和尚)的天台學稱作「惠心流」,和同輩(覺運)的「檀那院流」,為兩大流派。

源信和尚除了《往生要集》以外,尚留有《一乘要決》、《觀心略要集》、《阿彌陀觀心集》、「横川法語」等有關天台宗和淨土真宗的著作。其中,《往生要集》和「横川法語」以著有地獄極樂而聞名。源信和尚於《往生要集》的後章勸一心專念彌陀名號。

極大慈悲母

《教行信證》「行卷」引用《往生要集》曰:

「依此如來的六種功德(往生依如來的功德力—南無阿彌陀佛往生),源信和尚云:一應念,一稱南無佛,皆已成佛道,故我歸命禮無上功德田(阿彌陀如來)。二應念,慈眼(大慈悲)視眾生,平等如一子,故我歸命禮極大慈悲母(阿彌陀如來)。三應念,十方諸大士,恭敬彌陀尊,故我歸命禮無上兩足尊。四應念,一得聞佛名,過於優曇華,故我歸命禮極難值遇者(阿彌陀如來)。五應念,一百倶胝界,二尊不並出,故我歸命禮希有大法王。六應念,佛法眾德海,三世同一體,故我歸命禮圓融萬德尊。」

天親菩薩說「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」。「一心歸命」是真實的信心。「謝謝」(歸命)地信順阿彌陀如來的「就那樣地來」的勅命,那是信心,因此一定能往生。無礙光如來是「極大慈悲母」。

極大慈悲母

親鸞聖人的《教行信證》曰:

「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(往生是依本願力往生哦),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(極樂之道,我帶路哦)。」

被「難思弘誓」和「無礙光明」打動、打動、徹底打動一看,於「弘誓」(本願力)中安心,於「光明」中歡喜湧起。往生淨土是「佛心、佛力、本願力,依本願力往生」。我們這邊是「ただtada」(只、唯、無條件地、免費大贈送),是「就這樣地」。

「難思弘誓」、「無礙光明」是「極大慈悲母」。最好知道信心是「依本願力往生」,最好知道阿彌陀如來是「極大慈悲母」(慈悲的慈親)。稱名念佛是依本願力就這樣地救度我們的御禮報謝的念佛。「正信偈」曰:

「唯能常稱如來號,應報大悲弘誓恩」

故說「信心正因,稱名報恩」。沒有什麼可贅言的。

「無礙光明」是「無礙佛智」。凡夫的惡業煩惱也無法障礙,被往生淨土,這是「無礙光之力」。阿彌陀如來是持無礙光明的大悲慈親。佛心、佛力、本願力,依本願力往生。本願是名號,名號是本願。所謂信心,遇極大慈悲母就是信心,是被如來追到了、逮住了。

極大慈悲母

議論乘上大悲願船了沒有,若乘上了,是何年何月何日呢?記住了沒有等等,沒完沒了。「和讚」(No.125·七)曰:

「生死苦海無邊際 我等曠劫久沈淪

 彌陀弘誓船唯憑 乘載必得橫超渡」

因為不知乘的方法,故有「乘載必得橫超渡」。阿彌陀如來是「極大慈悲母」,所以「乘載必得橫超渡」。知道「極大慈悲母」(阿彌陀如來)是信心。「極大慈悲母」故,一切眾生如一子地攝取不捨。這就是阿彌陀如來。

極大慈悲母

大谷光瑞門主在別府的住宿處往生了。臨終前對身邊的人說:

「生死苦海無邊際 我等曠劫久沈淪

 彌陀弘誓船唯憑 乘載必得橫超渡」

如來是「極大慈悲母」故,即使說「不要管我」,不捨棄我們的是如來。

記住信而往生、稱而往生,忘記「極大慈悲母」是無法往生的。如來是「極大慈悲母」故,眾生「就這樣地」被往生。

親鸞聖人說阿彌陀如來是「難思弘誓」、是「無礙光明」(佛智不思議),源信和尚說是「極大慈悲母」。因為「行卷」有曰:「謹按往相廻向,有大行、有大信。大行者稱無礙光如來名」,就認為是稱名號往生的自力。「極大慈悲母」,不跟我們要求做一點什麼這樣、那樣地來。而是講「就那樣地來」。依「就這樣地」能往生。「就這樣地」看似很容易,這是知道「極大慈悲母」時的「就這樣地」。三十年、五十年地到寺院聽聞佛法,處心積慮地想要獲信獲信,這是有問題的。又強調「頂戴信心的話會有感覺」的體驗、找有沒有自覺的,幾乎大多數是自力。知道「極大慈悲母」的話,那就是信心。

極大慈悲母

信心,是人格的接觸。「極大慈悲母」是佛的大人格。此大人格,「濁惡的凡夫」一觸及,即使是凡夫也能感受、感得如來的大慈悲,那就是信心。

佛法有二道,一是自力聖道門,二是他力淨土門。聖道門如華嚴、天台、真言、禪,是倫理的宗教。佛法,做善事能成佛嗎?凡夫所作的善根皆虛假不實故,不論積了多少善根,絶對無法到達清淨善(佛陀)。想修清淨善,沒有修禪定(禪三昧)不行。聖道門修「八正道」、「六波羅蜜」,這很難。雖然有難行苦行,歸結之,是「戒律」、「禪定」和依禪定完成所得的絶對的「智慧」(定慧)。沒有做到這三樣,無法成佛。此戒定慧的佛教,叫做「聖道門」。對聖道門,有出願往生淨土的佛法,這叫做「淨土門」。淨土真宗(本願寺派)是淨土門。

淨土門是就那樣地救度愚痴、無智、罪惡的一般民眾。淨土門和聖道門一比,雖然是非常容易的宗教,但是得「真實的信心」很難故,經(大經)云「往生易往而無人」。信神的信仰,是一般人的信仰,是人的常識的信仰故,一點也不難。淨土真宗的信心是「信憑一念的當下,知往生一定、救度治定」(改悔文,按:即領解文,參:「御救助」的吟味)的宗教,這叫做「信心正因」。獲得信心以後的稱名,應思是報謝御恩的念佛,這叫做「信心正因,稱名報恩」。

極大慈悲母

「正信偈」和《御文章》、「御和讚」等,皆述著如此的事實。然於今日,一部分的人主張:講「稱名報恩」不可以,這是錯誤的。這樣說才是錯誤呀。「正信偈」曰:

「唯能常稱如來號 應報大悲弘誓恩」

這不是已說得很明顯了嗎?若主張「正信偈」說的是錯誤,等於在講《教行信證》也錯了。一大事的後生問題,覺如上人的《執持鈔》曰:

「往生般的一大事,不是凡夫可計度。應一心任憑如來(本願力)。」

最好不要忘此法語,不忘《往生要集》的「極大慈悲母」(阿彌陀如來)。

即使聽聞幾十年,「自己獲信了沒有」地生起懷疑自心,被聞如來是「極大慈悲母」,得不得信心的探索停止,是乘上大船的心境。悲智圓滿的「極大慈悲母」,很可貴。用凡夫的知解分別無法渡生死苦海。

極大慈悲母

信心銘:

(一)仰見明月

(二)信海流出的念佛

(三)唯佛獨明了

(四)和讚拜讀記

(五)安心的龜鑑

(六)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

(七)任風吹拂的風鈴

(八)學佛大悲心

(九)因果的真理和大信心的世界

(十)難信的妙法

(十一)所尊所重唯佛世尊

(十二)難思弘誓

(十三)如來的真實

(十四——十六)無礙光明

(十七——十八)兩肩有父母和恩師

(十九)絕處逢生

(二十)「就這樣地」的滋味

(二一)易往而無人

(二二——二三)大慈悲是佛道正因

(二四——二五)「本願故必定獲救」

(二六——二八)徹底深信

(二九)以如來爲中心

(三〇—三一)浮世之樂

(三二)往生的證據

(三三)地獄是一定的去處

(三四)歸命即勅命

(三五)願力無窮

(三六)極大慈悲母(本篇)

本文為原創作品。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:https://www.horaicn.com/
讚! (0)
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
Previous 2024-06-12 21:04
Next 2024-06-17 09:40

發佈留言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