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如來爲中心

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-05-13

以如來爲中心

信心銘 二九

心老是朝著「頂戴信心往生吧」、「稱念佛往生吧」的方向故,所以如來總是不在家。

如來不在家,只有自己「這樣做往生」「成這樣能往生吧」「成那樣的話能往生吧」,儘是舞弄著「自己的計度」,那樣是無法往生的。

總之,只著眼於自己,沒有看到如來方面,如來的佛智也忘、大悲也忘、本願也忘、本願力也忘、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的名號也忘,只有自己想要頂戴信心去往生。那樣的態度,既不知如來的御恩,也無法讚嘆如來。

被成為讚嘆如來之身,即云獲得信心。

只是口上說,不論說得如何天花亂墜,若不是從心底讚嘆如來,從讚嘆中憶念稱名,不能說是信心。

以如來爲中心

往生,是依「聞其名號,信心歡喜,乃至一念(信一念)」被往生的。

「信心」雖不是「歡喜」,必成「歡喜」顯現,又必成「報謝的念佛」、「憶念的念佛」、「歡喜的念佛」、「懺悔的念佛」流露。

「信心」雖成「念佛」流露,成「歡喜」露現,認為「我一向沒有歡喜這樣能往生嗎」,自悲自傷的話,不宜。

看自己的樣相,或歡喜、或悲傷的是「自我中心」的想法,沒有為「如來中心」,即還沒有到讚嘆如來處。自我中心沒有成如來中心,沒有連信心也忘記、連自己也忘記地讚嘆如來的話,既不是信心,也不是念佛。

以如來爲中心

自我中心的人,是想完成自己往生的人,是想成殊勝的樣相、成被說是念佛行者的人、能被人稱讚、被說是善人往生的人。

想完成自己以後往生的人,因心落於完成自己故,是無深信「自己是除地獄外無處可去的無知膚淺凡夫」之「機之深信」的人。無「機之深信」的人同時亦是沒有「一心一向信憑彌陀」之「法之深信」的人。

「機之深信」和「法之深信」,云「二種一具」,一直是「法中有機,機中有法」,這二種深信得同時頂戴,即二種深信是一信心的二方面。

「法之深信」是讚嘆,「機之深信」是「慚愧」。仰讚嘆,俯慚愧。

親鸞聖人於「信卷」釋大信心,曰:「唯是不可思議、不可稱、不可說信樂也。喩如阿伽陀藥,能滅一切毒。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也。」聖人又說「四不十四非」*,大信心,也不是這樣,也不是那樣,打掉從凡夫自力妄念出的所有想法,打掉所有凡夫的知解分別,說「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之信樂也」,說「能滅智愚毒也」。這是讚嘆如來、讚嘆誓願不思議、讚嘆名號不思議、讚嘆佛智不思議的御言語。

*注:

凡夫智愚皆毒

真宗學的奧義

以如來爲中心

很多人沒有用知解分別地分這樣是信心、那樣是信心,就無法接受。佛法停止在凡夫的知解分別時,人無法發出讚嘆的聲音。

不論是信心也好,念佛也好,認為頂戴信心的話能往生,稱念佛的話能往生,又憍慢地認為由於自己已頂戴信心了所以能往生之階段,無法做「真實的讚嘆」。不能讚嘆如來、不讚嘆本願名號的人,不是信心的行者。

法然上人在「一枚起請文」中說:「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喲」。又說:「為一文不知的愚鈍之身,同不識一丁的無智之輩」。這皆是在讚嘆本願名號。

以如來爲中心

讚嘆,即使自己用力想要讚嘆,若混雜著自力的不純分子,無法讚嘆。念佛也是,自力的心不除,「讃嘆的念佛」無法稱。

自己想要往生極樂、怎麼做才能往生呢之自力心在心底故,即使想要拿出讚嘆門的信心、讚嘆門的念佛,不是想拿就拿得出來的。

天親菩薩曰:「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」。「歸命」是「禮拜門」,「盡十方無礙光如來」是「讚嘆門」。

天親菩薩說「無礙光如來」,這是讚嘆之極,同時是信心的表白。我們也是,仰、仰、仰切「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」,仰、仰此「無礙光如來」「看著我、護著我、等著我」而歡喜的心,那就是讚嘆、亦是信心。從那信心流出的念佛是橫超他力的念佛。天親菩薩的念佛,是讚嘆的念佛。善導大師、法然上人的念佛也好,親鸞聖人的念佛也好,都是從大信海流出,是本願力廻向的念佛。

以如來爲中心
以如來爲中心

念佛往生的真髓,是信心正因,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。

還在議論是依信心往生呢,是依念佛往生呢之時,無法讚嘆「無礙光如來」。忘記讚嘆、不能讚嘆之人的議論,大都是「自我中心的宗教」、「知解分別」的領域吧。

親鸞聖人禀承天親菩薩的真精神,總序御文曰:「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,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。」這一句是《大無量壽經》的真髓,是《教行信證》的真髓,是龍樹.天親的兩菩薩為首的七高僧的真精神。和「聞其名號,信心歡喜」之聖句,奉一生的努力研究、聽聞、讚嘆是好。

以如來爲中心

讚嘆之餘,任筆吟詠如左:

○聞的原樣 唯聞的原樣

 信憑御慈悲喲

  彌陀的呼喚聲。

○九十年 聽聞了什麼 記得了什麼

 本願名號 只這一樣

  被喚回歸慈親的故鄉。

○佛法 非聞非信

唯 呼喚聲之遍響。

○臨終聽見的聲音

 御佛的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。

以如來爲中心

隨想

瑞劒

○「今死的話會如何」的問題,是人最討厭的問題。為現世的幸福眼花撩亂的現代人,會討厭死的問題,但是死的解決是生的解決。光是追求現世幸福的人,是不知有意義的生活法的人。

○其他的動物不思考「死」,人類是最高等的動物故,知道「有生必歸死,盛者必會衰」。光是思考「死」的話,不太受人讚賞,思「死」的同時,應思永遠的生命(無量壽)。「無量壽」者,如存覺上人言「法身常住之理也」,這是「佛性」。思佛性是人類的可尊之處。

○淨土真宗如何談佛性呢?信心是佛性、如來是佛性,依如來的本願力,總有一天凡夫亦能成佛,此謂佛性。

○有佛性,却不知、不思之,光是追求現世的幸福而落地獄,實是可悲的事。因此天親菩薩亦寫「佛性論」,道元禪師也在《正法眼藏》一書中寫「佛性」。親鸞聖人也在《和讚》提到佛性。佛性是如來無論如何也要救助、不得不救助之大悲的本願。

○眺望行步大道者之姿 無擔心 亦無安心。

○心會變,不知變的心會變,想要早點變成不會變那樣,那已是自力。

  不論決定多少次 會變 難信靠者吾心哉。

○想獲得信心的心不行,以為獲得信心能往生不行,不論哪種皆是沒有落切(徹底的零分)的證據。

○成為「地獄是一定的去處」(歎異鈔)時,不思議的是落不落的擔心會變沒有,因為法之深信早已含藏在中。離理論落切看看吧。

○所謂疑,會落吧、不落吧地脚踏両條船即是疑。無論如何都沒有救地落切處無疑。落切處是信心,看我們落切的是師匠。

○莫聞他事,莫讀別書,一生唯二種深信。

○所謂「知善却不行,知惡却不止」,是凡夫的實態。膚淺!膚淺!

  仰讚嘆 俯慚愧

真的很慚愧。有「信本願者昏因果,信因果者昏本願」之誡喲,應謹慎地生活。

○「思不思皆妄念,造不造亦罪體」,深信自己的罪深,應死於罪,生於本願。

○報恩講式(覺如上人作)有:「至心·信樂,忘己,速歸無行不成的願海」。忘記自己的宗教,只有淨土真宗。祈求神這種心態的宗教,不是「忘己」這樣最高的宗教。

○凡夫的「我」很強。為了生活的「我」,沒辧法。在娑婆期間,這除不掉。但是,在淨土往生,「我」一出來就無法往生。蓮如上人也說「佛法無我」,所謂佛法上的「無我」,是御慈悲太大、本願力太強、佛智甚深微妙故,自然地會「凡夫的想法不行呀」,偏於南無阿彌陀佛的呼喚聲中忘己信順,那就是「無我的信」。「哇不得了 不得了 南無阿彌陀佛是全能演員」,此心謂「無我」。

○異安心是無安心,無安心是無學,是聞不夠。從以前異安心者無學者。

○有人說「怎麼辦才能頂戴信心?」哪能怎麼辦這麼辦呢,聞不聞皆地獄行呀!真的明白地獄行時,是入夥攝取光中、正定聚呀。

○被無礙光明攝取時,地獄行是極樂行,極樂行是地獄行,二種深信,就是此處,是佛智不思議使然。

以如來爲中心

○聖德太子說:「世間虛假,唯佛是真。」這娑婆是狐和狸在互相欺騙。佛法是離生死成佛的大道。講佛法的話,是如來的本願大悲的南無阿彌陀佛,只有這才是真,凡夫的所思、所為皆虛假不實。

○被善惡所囚的是娑婆,用凡夫的善惡無法往生淨土。《歎異鈔》曰:「善亦不欲,惡亦不恐」。唯「彌陀誓願不思議,必定救度我往生。」這就是本願一乘,絶對不二之教(行)。

○信心有時,俗諦門的道德自然能守。真俗非二諦,是一諦。

○欲離生死,暫忘是非、善惡,凝視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名號就好。忘記娑婆、凡夫的知解分別,身心皆被本願他力吸住最好。

信心銘:

(一)仰見明月

(二)信海流出的念佛

(三)唯佛獨明了

(四)和讚拜讀記

(五)安心的龜鑑

(六)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

(七)任風吹拂的風鈴

(八)學佛大悲心

(九)因果的真理和大信心的世界

(十)難信的妙法

(十一)所尊所重唯佛世尊

(十二)難思弘誓

(十三)如來的真實

(十四——十六)無礙光明

(十七——十八)兩肩有父母和恩師

(十九)絕處逢生

(二十)「就這樣地」的滋味

(二一)易往而無人

(二二——二三)大慈悲是佛道正因

(二四——二五)「本願故必定獲救」

(二六——二八)徹底深信

(二九)以如來爲中心(本篇)

本文為原創作品。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:https://www.horaicn.com/
讚! (0)
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
Previous 2024-05-13 11:03
Next 2024-05-20 16:30

發佈留言

Please Login to Comment